| | |
|
2011/11/03■在传统的家园里守望
|
|
|
建新是我的老弟,他数鸡,我数猴,小我两旬有一,可以说我俩不是一个年代的画家。但在艺术的理解上却有许多共通之处,所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北京的聚会上见面,可以说是一见如故。他的作品重气势,画面整体效果很强,扑面而至咄咄逼人,他对笔墨的理解很到位,重用笔重写意,从不无病呻吟,更不装腔作势,他的画决没有市井气和江湖气,而是格调高雅的士夫画。他师古人师今人更师自新而出新,在传统笔墨大厦...
详细>>
|
|
|
|
|
|
2011/11/03■相会的记忆
|
|
|
2007年7月13日,这是我们十六位即将赴滇挂职的挂友首次在北京相识、相会、相聚的日子。日子过得多快呀!到今年整整两年过去了,回首这两年我们十六位挂友的赴滇历程,那初识的情景,那每一次亲人般的聚会都像是昨天,历历在目…… 一、行前相识 云南省驻京办事处——云腾宾馆一间不大的会议室,来自全国各地、中央各直属单位,2007年中组部第三批赴滇的挂友汇集其中。这是一个令我终身难...
详细>>
|
|
|
|
|
|
2011/11/03■一个挂职画家
|
|
|
一
2008年2月的一天,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马游村祥和宁静,村民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张罗着即将来临的新春佳节。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庄被茂盛的树林所包围,树种繁多,形状各异,高低错落,它们的共同点是在秋冬两季不经意地稍黄片刻之后,春天未到又满目葱茏了。整个山村就像一个懒得换衣裳的人,常年穿着一袭绿衣。沿小街两旁的花坛里,奇花异草,有的迎风招展,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叶枯蒂落。村...
详细>>
|
|
|
|
|
|
2011/11/03■舒建新的艺术走向与“艺术创造性”反思
|
|
|
对于当代画家来说,创作上的限制已经很少了,发达的现代传媒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景象为一个画家成就自己的风格提供了大量的图像资源,而且就师承传统而言,还有很多传统资源尚待发掘和汲取,而在“黄宾虹热”中师承黄宾虹,一是有追风逐时之嫌,二是因为黄宾虹的面貌非常鲜明,一旦进入黄宾虹的笔墨世界,就难以“打出来”而形成自我的艺术风貌。这就是说,学黄宾虹对一个画家风格的形成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对此,画家舒...
详细>>
|
|
|
|
|
|
2011/11/03■彩云之南 彝乡情怀——读舒建新的彝州风情作品
|
|
|
从中国绘画发展历程和画家个人艺术创作追求目标来看,始终存在着“为人生而艺术“和”为艺术而艺术“的对峙和纷争,更存在着“画什么”和“怎么画”的分歧和争执,并多次引起过或从社会学层面或从艺术学角度的有益或无益的笔墨官司。
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中国社会的革命与政治的现实要求,绘画创作上的审美取向,大多为社会学批评标准所统摄,“为人生而艺术”和“画什么”凸显为画家...
详细>>
|
|
|
|
|
|
2011/11/03■彝州风情
|
|
|
三年来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目视着舒建新这位在中国山水画艺术探索上起步较晚的艺术家,如何探索新时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艺术之路,这是一条充满艰辛,历经坎坷,投入全部精力,波山涉水,走进自然,深入民众,拥抱民族风情,探索的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新时代的画家理当反映时代风貌,我觉得画家应该走出画室,面对自然,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舒建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详细>>
|
|
|
|
|
|
2011/11/03■舒建新作品散论
|
|
|
2010年7月,笔者刚调至中国美术馆工作。恰在这月的18日,“丹青云南,神韵楚雄——舒建新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得地利之便,我可以在近十天的展期里仔细地观摩他的近作。面对这一批精彩的画作,我既有熟悉亲切之感,又陌生新奇之感。说熟悉,是因为笔者此前曾在国家画院工作,自然对他作品的风格有初步的认知;说陌生,是因为这批展品是画家在云南挂职时利用业余时间新创作出来的,不仅题材新,笔...
详细>>
|
|
|
|
|
| | |